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公众号: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下载书法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学习

孙战生通临《史晨碑》高清 大字 一览

0 2025-09-05 11:05:40

摘要:    孙战生通临《史晨碑》欣赏  文/孙战生  《史晨碑》是刊刻于东汉建宁二年(169年)的一方碑刻,又称“史晨前后碑”,无撰书人姓名,属隶书书法作品,现存于山东

  孙战生通临《史晨碑》欣赏

  文/孙战生

  《史晨碑》是刊刻于东汉建宁二年(169年)的一方碑刻,又称“史晨前后碑”,无撰书人姓名,属隶书书法作品,现存于山东省曲阜市汉魏碑刻陈列馆。

  《史晨碑》为圆首碑,有额,额高34厘米,无字,碑身高173.5厘米,宽85厘米,厚23.5厘米。

  汉魏碑刻陈列馆碑廊

  碑两面刻,面向东为阳面,俗称“史晨前碑”,又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刊刻鲁相史晨关于祭祀孔子上呈朝廷的奏章,后附四言铭文12韵24句;面向西为阴面,俗称“史晨后碑”,又称“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等,记叙了史晨到任后谒庙拜孔、修墙饰屋、疏通沟渠、植行道树、设立会市等事迹。《史晨碑》前碑刻于灵帝建宁二年(169年)三月,17行,行36字;后碑刻于建宁元年(168年)四月,14行,行36字。《史晨碑》总字数约1110字,因漫漶残损,实际可辨字数约900字。《史晨碑》与《乙瑛碑》《礼器碑》合称“孔庙三碑”。

  《史晨碑》是东汉时期著名碑刻,因其内容记载了鲁相史晨的奏疏及祭祀孔子的活动而得名。此碑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更在书法艺术上展现了东汉隶书的独特风貌,被后世誉为隶书中的瑰宝。

  清代书法家何绍基评《史晨碑》云:“每阅是碑,端谨渊肃,宛然见伯时躬上醊具,仰瞻俯视光景。东京分书碑尚不乏,凡遇一碑,则意度各别,可想古人变化之妙。要知东京各碑,结构方整中变化无穷;魏、吴各刻,便形板滞矣。”从书法角度来看,《史晨碑》的隶书风格典雅、端庄,笔画圆润流畅,结构严谨而不失灵动。其用笔讲究藏锋回锋,力透纸背,展现出隶书的雄浑与古朴。同时,该碑在结体上注重平衡与对称,字形方正而富有变化,既体现了隶书的稳重,又透露出一种灵动之美。

  《史晨碑》原貌

  在章法上,《史晨碑》布局整齐,行列分明,字距行距均匀,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这种章法处理不仅增强了碑刻的整体美感,也使得每一个字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体现了书家对章法的精妙把握。

  从历史价值来看,《史晨碑》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东汉时期政治、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的珍贵信息。它记录了史晨作为鲁相对孔子的祭祀活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孔子的尊崇和儒家思想的盛行。同时,碑文中还涉及了东汉时期的官职、礼仪、制度等内容,为我们研究东汉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综上所述,《史晨碑》不仅是一件书法艺术上的佳作,更是一部承载着丰富历史信息的文化瑰宝。它的出现,不仅推动了东汉隶书艺术的发展,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书法爱好者和历史研究者来说,《史晨碑》无疑是一座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的宝库。

  《史晨前碑》

  《史晨后碑》

  孙战生通临《史晨碑》作品

  《史晨前碑》

  《史晨后碑》

  上一篇

部分文章转载于互联网,若侵权到您的权利,请联系 1170734538@qq.com 删除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