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书法画象派”第七次网络书法展·负堂于永森书法展《“中国书法画象派”简介及其理论要义》“中国书法画象派”是在中国现代书法
“中国书法画象派”第七次网络书法展·负堂于永森书法展《“中国书法画象派”简介及其理论要义》“中国书法画象派”是在中国现代书法探索的历史进程中,当代创立的一个书法流派,由负堂于永森(又署于沧海、于成我等)创立于2025年8月30日,具体创立地点为青岛平度市明村镇辛安村辛安后村幸福街中段路西于永森旧居。“中国书法画象派”以理论立派,即以于永森1998年系统、成功建构的“神味”说新审美理想理论体系为理论支撑,在新审美理想的维度、高度上探索和整体性推进中国现代书法艺术的理论性、现代性、本土性及其相关艺术实践。此一理论相关的著作、文字,已达1200万字(其中文言400万字),书法理论方面则有《丑书美学》理论专著,即数十年来撰写的书论数十篇。目前,书派仅有于永森一人。“中国书法画象派”自“画象”这一中国当代最新的独创性现代性理论为根本创新的切入口和思维路径,启示中国现代书法的现代性创新。即以绘画的思维,从汉字书写的线条这一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内容入手,实现具有现代性境界、神味的艺术创新,从理论和实践创新的角度来说,对于书法艺术而言这是最难的,也是中国现代书法艺术所必须攻克的理论难关。这一难关攻克,在此理论启示下,立足于此一根本维度创新之上的更高维度的创新,才是真正前景、潜力无限的,否则,中国现代书法艺术的现代性探索、创新,将缺乏最为根本的源动力和最为蓬勃的生机、最为绚烂多姿的情态、风格。也就是说,以此根本维度为基础而兼有更高维度的现代书法艺术探索、创新,乃是“画象”理论的应有之义,基础于此,书家个人的艺术特色、风格的形成、成熟,才是夯实了的。否则,最基本、根本维度的地基品性的现代性创新做不好,夯实不了,其上的审美图式层的探索和创新都是大打折扣的,犹如练武而缺乏童子功一样,而传统思维、理论的重视书法的线条质量等理论,则不具备良好的现代性品性,维度太低,未能看见此一理论问题通向现代性的本质和路径,因此固守于此,很难跻升到更高的维度之中去,从而使得若干书家沉沦于此,一辈子妄图通过线条的修炼来提高书法艺术,最终却不过是镜花水月,误将开端当做了本质或最高境界,这是中国现代艺术无法开拓出良好的现代性路径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路径、维度之中,无法实现中国现代书法超越日本现代书法的历史目标。书法历史上出现一些具有“画象”性质的探索和某些书家偶然出现的此类思维都是正常的,但将其提升为一种理论,进行理论阐释,并用以创立流派,以此方式进行理论的强调和凸显,并指出其通向现代性的性质和重大价值,彻底以此理论将线条维度的创新性推到极致,实现此一基础维度的“将有限(或局部)最佳化”(“神味”说理论体系的理论要义之一),从而为更高维度的探索、提升和创新奠定最佳基础,“中国书法画象派”的“画象”理论则是首次,乃是典型的理论独创、原创,并具有强大的理论应用性价值。包括日本现代书法的“墨象”书法,其理论思维仍以传统性为主,着力于整体性的“象”,而非直接书画合一,在线条的最根本维度解决其超越传统书法思维的“象”问题,真正呈示出画之“象”,因此其理论含金量有限,不足以指导日本现代书法再攀高峰,迅即衰落了——中国传统书论擅以象为喻喻拟书法,则书法之“象”思维的初级境界,可发挥性极为有限。书法史上也有书家创作时出现飞白、搓磨笔墨之类的现象,现当代书家尤其重视后者,但甚少皴意、思维(皴之重点为动作反复重复,重复为传统书法之忌讳),更罕见以山水画之思维作为飞白、皴笔墨者,无论强化为典型、确然之创作思维者矣。此外,“画象”理论还解决了中国书法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即书家忌讳和观者诟病的回笔、补笔现象,在此一新理论的思维、语境、维度中,以绘画思维为原则,回笔、补笔乃至反复之、皴笔之类,都不但不是问题、毛病,而且成为大力提倡、推崇的应用之义了(《“中国书法画象派”创立宣言》一文有论)。“画象”理论既继承和发扬了与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形成的最坚实的基础——世界范围内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农耕性对应的中国文化和艺术最核心的品性——自然诗性,以山水这一最佳的自然诗性发扬到书法创作和艺术境界建构之中,从而使得中国书法在线条的最基础、根本的维度上达到极限式的开拓创新,实现了维度的提升,也就实现了从中国传统书法到中国现代书法的最佳跻升,使得中国现当代书法的现代性探索有了最高的理论启示和引导;又充分体现了“神味”作为一种新审美理想之所以能够超越中国传统文艺的旧审美理想“意境”的理论逻辑,即从建构艺术境界的最小单位、质素的角度,超越“意境”主要依赖的“意象”,主要利用“细节”这一在最基础层次质量最高最小单位和质素来建构“神味”艺术境界,而无论是中国传统书论理论思维的“象”论还是日本现代书法的新“墨象”之类理论,都不足以以在线条的最基础、根本维度将其“细节化”地达致最佳、极致境界,因此“画象”理论、思维的独创性、现代性和先进性,以及其所继承、保有的中国传统文艺的诗性、本土化品性,是毫无疑问的,乃是中国现当代书法理论前所未有的最为系统、维度最高的理论、思维、方法大综合,为中国现代书法的发展和维度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启示。也就是说,在山水画绘画思维直接贯彻到中国书法的线条维度上的时候,在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以跻升现代性这一更高维度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中,“画象”理论、思维、方法乃是最佳之一,是中国艺术、中国书法传统性和现代性兼容而以现代性为主的最佳典范、最高境界。这种兼容性的一大特色,就是中国书法画象派以“画象”理论、思维、技法创作的作品,不但可以进行相当的重复性书写,而且仍然具有很高的辨识度,这与很多丑书书家的创作及其艺术作品的特色、面貌是相当不同的,是为中国书法画象派书法作品的一大特色。由于于永森在书法创作实践方面功力极浅,因此其创立“中国书法画象派”及其初步取得的书法艺术成就、形成的风格,就极富有启示意义——即只要思维提升上去了,书法功力极弱,即若干质素准备不足或不够成熟,照样也可以进行巨大的开拓、创新。而运用此一思维与否,在同等功力下,于永森的书法作品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这就更加例证了“画象”理论的正确性、重要性,证明了理论本身对于创作实践的极大价值,是创作之类新文化营作事项提升维度的根本凭借。于永森主要以山水画的思维、技法实现书法“画象”和境界,此外肯定还有其他绘画思维、技法可以实践。在于永森命名、定义和阐释的人类社会当下的“新混沌期”,只要敢于有创新的勇气和思维,能够成功的几率是最大的。不言而喻,在新旧文化交融、碰撞乃至激烈冲突的趋向于真正的中国现代社会新文化产生、树立的新混沌期,升高维度是首屈一指的大事,是思维提升和跻升真正的理论思维的根本要义之一。有关书派的其他情况,详见《“中国书法画象派”创立宣言》,并请关注后续相关理论与艺术实践,在此仅摘录宣言中有关“画象”理论的部分:最后简单说一下中国书法画象派的理论宗旨、审美追求,总结起来几句话:(1)中国书法画象派以“神味”说新审美理想理论体系为理论指导和理论立派的理论支撑。(2)“画象”,其本质内涵是具有“现代性”品性、气质、气象和思维的书法境界追求,即在原有的书法之“象”(涵盖传统和现代的追求与体现)的基础上,追求画之意、姿态、韵致、形象等,可以将书法创新为某种具有画意(象、符号、境)的作品,但最根本的核心基础,则是在笔画线条之中,直接体现画的意思、风韵、笔调、韵致、形象、情态等。我个人目前所探索的趋向,是结合着我自己的既有质素为基础的,即在笔画之中直接体现山水画的肌理、意思、风韵、笔调、韵致、形象、情态等,并结合所写的文字的内容,整体性地凝结为某种“神味”。(3)为了突出“现代性”品性、审美追求,中国书法画象派又可称为“中国现代书法画象派”,简称即为“中国书法画象派”。(4)中国书法画象派保持开放性,在此追求下,不排斥任何有利于强化此一审美追求的质素、思想、理论、观念、风格等。或者你可以举出此前的一些书法作品的细部,说这不就是体现了“画象”的特点?这是可能的,漫长的历史时空中的若干线条性的质素所呈现的若干可能性之中,总有一种是类似于“画象”的,但作为一种鲜明的理论思维、意识和具体的理论阐释,并将其作为中国现代书法创新的一个重大趋向,鲜明地提出来,进行阐释,乃至以创立书法流派的方式正式之、重视之,此前是绝对没有的,而这,正是我提出“画象”这一理论和进行阐释、创立流派的理论贡献。没有此类理论阐释、贡献和理论的强调,这些散点的、碎片化的类似,是不足以起到应有的作用的,更不用说作为一种鲜明的理论思维和审美追求了。因此,依托于“神味”说这一新审美理想理论和“中国画象派”的“画象”理论,乃是崭新的理论独创,是毫无疑问的。又比如,什么是“不排斥任何有利于强化此一审美追求的质素、思想、理论、观念、风格等”,这是一个理论问题,比如书法创作中颇忌讳回笔,但在“画象”理论思维中,如同绘画,回笔、补笔乃至皴笔墨是完全可以的,这就是新理论解决新问题、理论应用于或指导艺术创作实践的具体体现。理论有没有用?当然有用,除非你不会用理论,或所用的不是真正的理论,更不是真正的新理论。(5)我个人的初步作品未必成熟,仅作启示。即以书法线条为基础的现代创新,对于书法作品的整体创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此前的书法史上极少意识到并关注、践行此点。这一思维,乃是“神味”说新审美理想理论体系推崇和阐释的“将有限(或局部)最佳化”的根本逻辑思维和“细节”思维的叠加性体现。(6)我在《丑书美学》一书和多篇文章、视频中反复说到,现代书法这个事物是日本人率先建立起来并成就第一座高峰的,这对于中国这个书法母国而言是一种国耻,因此《丑书美学》从理论和书法实践两大维度为中国书法雪了国耻。也就是说,作为任何一个有追求的现代书家,如如创新性的追求可以忽略不计,如有创新性的尤其是现代性的审美追求,则首先对标日本现代书法,力图超越之,乃是最基本的,也是无可回避的历史使命,每个书家都应该考虑这一问题,实际上不少书家就是如此,日本现代书法成为他们书法实践和创新道路上的一座大山,沉重的负担的印迹充斥着他们的现代书法探索道路,包括沃兴华、胡抗美等人在内的理论、创作型的书家,都未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因此,中国书法画象派的审美追求,是也应该以此历史使命为基本创新目标的。目标未必达成,但一定要要,不能回避。至少在理论思维上,“画象”是高于日本现代书法的审美追求的。这就是中国现代书法努力的一条道路,当然,还有很多条道路,因此,不追求创新,是绝对不行的。希望已有类似思维、意识的书家,在“中国书法画象派”及其“画象”理论的启发下,将其强化为一种价值巨大的艺术探索趋向、路径,不再犹豫,也不必再担心没有理论的支持了。也欢迎志同道合的书家加入书派,共谋开拓发展中国现代书法之大业。……(负堂于永森文,完整版详见专栏文章) 部分文章转载于互联网,若侵权到您的权利,请联系 1170734538@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