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展览开幕式现场。高大的玻璃幕墙前,工人们悬索而下干得热火朝天,好似一群专为都市拂尘的“侠客”跃然纸上;大雨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展览开幕式现场。
高大的玻璃幕墙前,工人们悬索而下干得热火朝天,好似一群专为都市拂尘的“侠客”跃然纸上;大雨来袭,不大的伞面下交警、快递小哥、清洁工人和抱着孩子的母亲挤成一团,原本只是照片上的温暖瞬间,此刻也因变身雕塑而立体了起来;还有方寸之间挥毫泼墨,掀起的波澜壮阔、气韵万千……
一场由展览带来的大美艺术之旅刚刚在重庆拉开大幕!10月16日下午,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展览开幕式在四川美术学院举行。此时此刻,丹青之韵、金石之趣、光影之美同聚巴蜀大地,多元艺术形式共同绘就的一幅气象万千的时代画卷由此徐徐展开。
本届中国艺术节系列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等联合举办。其中,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在重庆美术馆展出,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览在四川美术馆展出。
超千件作品齐聚一堂共绘时代新篇章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的主题是“艺动巴山蜀水 共绘时代新篇”。“紧扣这一主题,我们精心遴选了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作品汇集展出。”据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参展作品通过征集、推荐、特邀等方式遴选汇集,涵盖了美术类作品510余件、书法篆刻类作品320余件、摄影类作品290余件。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何桂彦为媒体做导览。
“这些作品既深入继承中华传统美学精神,又具有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彰显出坚定的文化自信。”该负责人表示,大家走进展厅就能看到,这些作品植根中华文化沃土,语言生动、笔力强劲,同时又富有创造力,通过这些优秀作品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审美神韵。
本次系列展览还有一大亮点不能不提,那就是融入生活,公教活动丰富。该负责人表示,展览举办期间将组织各个美术馆开展名家讲座、艺术家导览、艺术工作坊以及“美术馆奇妙夜”等活动,通过参与度高、沉浸感强的体验方式,推动美术馆从艺术殿堂转变为更为开放、更为温暖的城市艺术会客厅,真正让艺术融入大众生活。
范迪安、庞茂琨、冯远……这些名家大作都在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带来的油画《古北雄关 金秋彩练》。
“这是一次向人民汇报美术创作丰收成果的重要机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用了三句话来概括本次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描绘社会发展的恢宏气象,刻画精神昂扬的人民形象,展示了艺术探索的守正创新。”
16日下午,上游新闻记者第一时间跟随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何桂彦走进展厅,也看到这三大特点在一件件中国画、油画、雕塑、版画作品中展现无余。

四川美术学院原院长罗中立带来的油画《息》。
进入1号展厅,首先闯进记者眼帘的就是满目金黄,在范迪安带来的这幅《古北雄关 金秋彩练》的油画中,大家耳熟能详的长城犹如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已经满是金黄的群山之间,雄浑的气势扑面而来。“今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透过这幅作品对长城的刻画,也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精神昂扬的人民形象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庞茂琨带来的油画《恬静的日子》中得到了很好展现。画面中,三个新时代彝族汉子一脸闲适。“大家可以特别注意一下左边这位手里拿着手机……”何桂彦说,这个细节刚好是对今天生活的提示,“这也可以说是当下我们少数民族人民形象的一个缩影。”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庞茂琨带来的油画《恬静的日子》。
建设者、贡献者、劳模、英模,以及普通百姓日常辛勤劳作的热火朝天,也是本次展览参展艺术家们刻画的重点。比如一如本文开头所述,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就通过油画《城市拂尘侠》将普通百姓辛勤劳作带到了观众面前。
艺术家陈果带来的中国画《校准》用细腻的笔触,将小提琴制作工坊里工匠们各司其职的热火朝天展现得淋漓尽致。手握钢钎、肩扛钻机……艺术家谢晓红创作的《巍巍大坝的建设者们》则用写实的笔触瞬间就将大家带到了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
重庆艺术家超50件作品入展
“经初步统计,本次系列展览中重庆市共有55件作品入选。”在展览现场,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刘晓年也向记者介绍了重庆艺术家作品在本届系列展览中的相关情况。

展览现场。
三大展览中,重庆艺术家共带来了30件美术作品、9件书法篆刻作品、16件摄影作品,比上一届(十三届)作品增加了42件。这些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雕塑、草书、篆书、摄影等多个门类。刘晓年说,作品中既有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现实题材创作,也有融入巴渝民俗文化的传统作品,集中体现了重庆艺术家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创作追求。

刘磊、张晓影创作的雕塑《雨中情NO.3》。
“像这件作品,大家一看就会发现它定格的是最具川渝特色的一个瞬间。”在展厅里,顺着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焦兴涛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由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带来的雕塑《幸福的温度》逼真地还原出了川渝百姓生活日常中掏耳朵的生动一幕。
2023年国庆假期前夕,重庆千厮门大桥上交巡警与游客、保安、快递小哥共聚伞下避雨的温馨一幕一度引发全网刷屏,感动了无数网友。这样的融洽也被四川美术学院教师刘磊、张晓影通过雕塑《雨中情NO.3》生动地还原了出来,令人动容。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中国艺术家系列展览将于明日对公众开放。有兴趣的市民、游客可以前往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和重庆美术馆免费参观。展览举办同时,还将同期开展线上展览,以方便各地观众欣赏美术佳作,扩大展览辐射面。主体展览结束后,展览将赴相关地区进行巡展。
文章 来源: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摄影 张锦旗
编辑:夏洪玲 责编:秦雨,蒋艳 审核:吴忠兰